保温材料 导热系数W/ (m. ℃)
玻璃纤维 0.036
矿渣棉 0.038
硅酸钙 0.054
膨胀珍珠岩 0.054
蛭 石 0.084
岩 棉 0.043
聚氨脂 0.024
聚苯乙烯 0.031
泡沫塑料 0.042
石 棉 0.093
表4 管道材质修正系数
管道材料 修正系数
碳 钢 1
铜 0.9
不锈钢 1.25
塑 料 1.5
Q=Qt×kc W/m ………………………………………(4)
8.3 计算所需伴热电缆的总长度L
用Q值来选择合适规格的伴热电缆,并确定每米管道所用伴热电缆的长度和敷设方法。
8.3.1 管道部分用伴热电缆长度Lg
1) 每米管道应敷设伴热电缆的长度Lg为:
Lg=Q/QM m/m ……………………………………………(5)
式中,QM为某一规格伴热电缆在维持温度TV时的输出功率(W/m)。
2) Lg小于1时,每米管道采用的伴热电缆小于1m无法敷设,所以Lg不能小于1。
3) Lg等于1时,则每米管道采用1 m该规格的伴热电缆,单根直线敷设。
4) Lg等于n时(n为整数),则每米管道采用n根这种规格的伴热电缆,n根直线敷设。
5) Lg大于1且不等于n ,可采用螺旋卷绕敷设,节距为LS(m)
LS=π(D+d)/(Lg2-1)0.5 m ………………………(6)
D为管道外径(m);d为伴热电缆厚度(m)
6) 管道部分用伴热电缆长度,为:
L1=管道总长度×Lg m ………………………………(7)
8.3.2 平面部分用伴热电缆长度L2
1) 每平方米表面应敷设伴热电缆长度为:
Lp=(Qp×Kc)/ QM m/㎡
2) Lp≥3,即每㎡面积须敷设不短于3 m长度的伴热电缆。
3) 平面部分用伴热电缆长度为:
L2=S×Lp m…………………………………………………(8)
S为散热平面面积(m2)。当管径大于600mm时可当作平面容器处理。
8.3.3 管道附件用伴热电缆长度
管道附件的热损失可换算成一定长度相同管径管道的热损失,所需电缆应敷设在相应附件上。
管道附件所需伴热电缆长度 = 附件散热系数×每米管道所需同种电缆长度
1) 每个阀门所需电缆长度Lf,为:
Lf=kf×Lg………………………………………………………(9)
式中,kf为阀门散热系数,见表5
表5 阀门散热系数
阀门品种 闸 阀 蝶 阀 球 阀 球心阀
散热系数 1.5 0.9 1.0 1.4
2) 每个管道其他附件所需电缆长度Lj为:
Lj=kj×Lg …………………………………………………(10)
式中,kj为其他附件散热系数,见表6:
表6 管道附件散热系数
附件项目 法兰 弯头 直型接头 T型接头 托架 吊架
散热系数 2 2 2 3 3 3
8.3.4 接头留用长度L3
1) 每个电源引入端预留1m;
2) 每个尾端留0.5m;
3) 每个直型或T型接线盒预留0.5m;
4) 备用(按工程需要);
所需伴热电缆总长度L为(增加30%的安全系数), L = (L1+L2+Lf+Lj+L3)×1.3
8.4 伴热电缆选型事项
8.4.1 根据管道可能经受的最高温度来选择相应最高暴露温度的伴热电缆
确定管道是否会出现偶发性温升(如蒸汽、热水、热油清扫管道)及最高温度,所选伴热电缆的最高暴露温度应不低于偶发性温升。
如偶发性温升高于最高暴露温度,可在进行热工估算后,调整安装方法,即在伴热电缆与管道之间加一层适当厚度的保温层,以缓解偶发温升对电缆的影响。
8.4.2 根据功率—温度曲线选择伴热电缆功率
选择伴热电缆的输出功率,不是以标称功率为依据,而是以系统维持温度时伴热电缆必须输出的功率为依据。
选择电缆的温度等级及伴热功率与系统所需的维持温度有直接关系,应选用最高表面温度高于系统维持温度(例如20℃)并能补偿体系热损失的电缆。
8.4.3 单一电源最大伴热电缆长度的确定
从同一个电源接线盒引出的所有各段伴热电缆的长度之和,称为单一电源最大伴热电缆长度。据此选择过流保护开关的容量。根据管道分布及支线长短选用电缆,低功率电缆单根使用长度较大,适合较长的支线使用,若一根的功率不够可用多根。
8.4.4 电缆结构的选择
根据安装环境和条件进行结构选择
1)在塑料或表面涂有油漆,而不能可靠接地的容器和管道上可选用屏蔽型产品。
2)在易燃易爆地区,或管内介质是易燃易爆介质,应选用屏蔽型产品。
3)管道内介质如有腐蚀性,或电缆有可能接触腐蚀屏蔽层的化学品,则应采用防护型产品。
8.4.5 其他事项
1)伴热电缆的电源接线截面要大于伴热电缆导体截面。
2)熔断器、空气开关要选择适中,要考虑大于全线起动电流。
3)易燃易爆地区必须采用专用的电源接线盒,中间接线盒和终端等专用附件。
4 ) 根据电源容量、电压、电网平衡状态,确定采用单相供电或三相供电及电压等级。
5 ) 管道周围环境是否便于电缆安装,确定伴热电缆,采用直线敷设还是螺旋敷设。
9 电伴热系统图
9.1 电伴热系统图绘制原则
1)每个单一电源供电的电伴热系统,应绘制各自的电伴热系统图。
2)电伴热系统图以该被伴热管道配管图为依据,用轴侧投影图表示。
3)电伴热系统图是示意图,可以不按比例绘制。
9.2 电伴热系统图图示要求
1)电伴热系统图应列出管道编号、管径、材质,保温材质和保温厚度;
2)应标出管道上的阀门、管件、支架、法兰的位置及管道的长度,同时标出接线盒的位置;
3)列出管内介质的名称、操作温度,维持温度,可能最高温度,最低环境温度、温差、散热损
失、危险区域分类;
4) 列出伴热电缆的规格,数量及其在维持温度时的发热量以及电器设备的数量、规格、型号及
其他附件。
10 电伴热设施的安装
10.1 安装前的准备
1) 所有伴热电缆均须进行电路连续性和绝缘性能的测试,不符合规定的不能使用。
2) 电气设备和控制设备均须进行外观检查,有变形、有裂纹,器件不全又无法修复的,不能使用。
3) 安装前,应先按照电伴热系统图,逐一核对管道编号、管道规格、工艺条件、伴热电缆参数、
规格型号、电气设备和控制设备规格型号,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安装。
4) 没有产品标记,或标记模糊不清,无法辨认的产品,不能安装。
5) 电伴热系统安装前,被伴热管道必须全部施工完毕,并经水压试验(或/和气密试验)检查合
格。
10.2 安装注意事项
1) 伴热电缆安装时,不要在地面上拖拉,以免被锋锐物损坏。不要与高温物体接触,防止电焊
熔渣溅落到伴热电缆上。
2) 伴热电缆有良好的柔性,但不允许硬折,需要弯曲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伴热电缆厚度的6倍。
3) 伴热电缆严禁用重物硬砸,如被砸 伴热电缆应重新进行电气测试,合格后才能使用。
4) 伴热电缆应与被伴热管道(或设备)贴紧并固定,以提高伴热效率。固定伴热电缆时应用专
用尼龙扎带,严禁用金属丝绑扎。
5)非金属管道应在管外壁与伴热电缆之间贴一层铝胶带,用来增大接触传热面积。
图3 管道上伴热电缆缠绕方法图
1、扎带 2、管子 3、扎带 4、伴热电缆
两扎带间距离最大300mm
图4 法兰处伴热电缆的缠绕方法 图5 伴热电缆在管道上安装与固定
1、 法兰 2、管子 3、扎带 4、伴热电缆 1、管道 2、保温层 3、外保护层 4、扎带 5、伴热电缆
6) 伴热电缆的安装要充分考虑管道附件(或设备)的拆卸可能性,且伴热电缆又不需要被切断。电缆被剪断或接头时要注意接头的密封。
7) 每米管道热损失大于每米伴热电缆输出功率时,可按图4敷设伴热电缆,以利维修时拆卸。
8)法兰处易产生泄漏,缠绕伴热电缆时,应避开其正下方,如图5所示。
9) 伴热电缆在管道上的安装方法与固定,可按图6进行。扎带材料应根据管道的温度选用。
10) 伴热系统安装完毕后,必须逐个回路进行电气测试合格后,再进行通电试验,检查伴热电缆
发热情况。确认正常后,才允许保温。
11) 保温材料应干燥。潮湿的保温材料不但影响伴热效果,还会导至对伴热电缆的腐蚀,缩短使
用寿命,未包外保护层的保温管道,被雨雪浇湿后,应风干后再施工外保护层。
12) 伴热系统施工完毕,应在管道的外保护层,做出明显的电伴热标记,以提醒人们注意。
13) 伴热电缆安装时,当电缆一端接入电源前应将母线另一端用配套的封头套封好,两条母线不
得短路。
14) 多回路伴热电缆从同一接线盒接出时,各母线都要有绝缘套隔离,以防短路。
15) 接线盒应密封,防止雨水进入。
10.3 伴热电缆典型安装图(见图7~图17)
图6 伴热电缆总装示意图
图7 三通处伴热电缆的安装 图8 阀门上伴热电缆的安装
1、扎带 2、伴热电缆 3、管道 1、扎带 2、伴热电缆 3、管道 4、阀体
伴热电缆抽出敷设於弯头外侧
图9 弯头处伴热电缆安装 图10 “U”型管卡处的伴热电缆安装
1、扎带 2、管道 3、伴热电缆 1、扎带 2、伴热电缆 3、管道 4、U型卡 5、支架
图11 平管管托处伴热电缆安装 图12 弯管管托处伴热电缆的安装
1、管道 2、伴热电缆 3、扎带 4、管托 1、管道 2、伴热电缆 3、扎带 4、管托
图13 管道与支架处伴热电缆安装 图14 管道吊架处伴热电缆安装
1、扎带 2、管道 3、支架 4、伴热电缆 1、吊架 2、密封胶 3、防水罩 4、保温层
5、管道 6、伴热电缆 7、扎带
图15 泵上伴热电缆的安装 图16 液面控制器上伴热电缆安装
1、电机 2、 泵出口 3、伴热电缆 4、泵入口 5、泵体 1、伴热电缆 2、扎带 3、尾端密封 4、接线盒
10.4电伴热系统的现场测试与检查
1) 伴热电缆的连续性和绝缘电阻,用500V摇表检查,系统绝缘电阻大于5MΩ为合格。
2) 伴热系统安装完毕,每个电伴热回路的测试结果应有记录和报告。
3) 检查人员应按照工程规定对伴热系统的安装进行中间检查和最终核实、验收,必要时可请电缆厂协助。
温控伴热电缆的结构材料:
1、 芯带层:
PTC芯带是将PTC材料均匀的挤包在两根平行镀锡铜线上,形成并联回路。
芯带的断面可以为哑铃形或扁圆形。
2、 绝缘层:
电缆绝缘应为符合电缆最高工作温度等级的改性聚烯烃及其它绝缘材料,绝缘应紧密挤包在PTC芯带上,其表面应光滑、平整、色泽均匀,绝缘不应与芯带粘连。绝缘厚度为0.6 mm±0.1 mm,绝缘厚度的任何一点可小于规定值,但只要不小于规定值的90%-0.1mm。应按GB/T 2951.1中8.1条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查是否符合要求。应在至少相隔1米的3处各取一段电缆试样。绝缘线芯应能经受GB/T 3048.9电线电缆绝缘线芯工频火花试验方法 规定的交流50Hz火花试验,作为中间检查,火花试验电压值为6kV。
绝缘机械物理性能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单位 标准要求
11.11.2 老化前机械性能抗张强度,最小断裂伸长率,最小 MPa% 12.5200
22.12.2 空气箱老化后机械性能处理条件:温度持续时间抗张强度变化率,最大断裂伸长变化率,最大 ℃d%% 135±37±25±25
33.13.2 热延伸试验处理条件:空气温度载荷时间机械负荷负荷下伸长率,最大冷却后永久伸长率,最大 ℃minMPa%% 200±3150.217515
44.1 吸水试验 重量法处理条件:温度时间重量变化率,最大 ℃dmg/cm2 85±2141
55.1 收缩试验处理条件:温度时间收缩变化率,最大 ℃h% 135±314
3、 蔽层:
屏蔽型电缆的屏蔽层应采用镀锡铜线编织在绝缘层上。编织用镀锡铜线直径的最大值如下表:
镀锡铜线尺寸
电缆宽度 镀锡铜线最大值
b≤10.0mm 0.16mm
10.0mm<b≤20.0mm 0.21mm
编织覆盖率应为75% 以上。
4、 护套层:
电缆护套应选用改性聚烯烃及其它护套料,护套应单层挤包。当伴热电缆为防护型时,护套挤包在绝缘层或金属屏蔽层上。护套应紧密挤包,护套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且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绝缘和编织层。护套厚度为0.75mm±0.1mm 。护套厚度的任何一点可小于规定值,但只要不小于规定值的85%-0.1mm 。应按GB/T 2951.1—1997中8.2条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查是否符合要求。应在至少相隔1米的3处各取一段电缆试样。
护套机械物理性能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单位 标准要求
11.11.2 老化前机械性能抗张强度,最小断裂伸长率,最小 MPa% 12.5200
22.12.2 空气箱老化后机械性能处理条件:温度持续时间抗张强度变化率,最大断裂伸长变化率,最大 ℃d%% 135±310±25±25
3 碳黑含量,最小 % 2
4 耐环境应力开裂,最小 h 1000
55.15.2 热延伸试验处理条件:温度机械负荷载荷时间负荷下伸长率,最大冷却后永久伸长率,最大 ℃MPamin%% 200±50.21517515
金昌市| 大洼县| 乌恰县| 本溪| 丰县| 乌兰县| 岳阳市| 思南县| 田东县| 霍邱县|